金木水火土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戊午生土代表)
我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复杂,其中有四个思想最为重要,也最有概括性。这便是: 一、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 二、解释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天人统一思想。 三、指导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和中庸思想。 四、指导怎样对待自己一身的修身克己思想。 这四个思想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们渗透至各个文化范畴、各种文化表现之中,并起着指导作用。 同时,从一个角度来看,这四个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全方位的概括作用。试想一个人活在世上,他总要对万事万物的存在与变化有个基本观点,这便是基本哲理。其次,这个人又是存在于大自然中,因此他必须对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有所认识。再其次,这个人又是生活在社会上,因此他必须明 白怎样对待社会问题,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最后,这自个的自己一身也是一个存在,因此他必须明 白怎样对待自己一身并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所以总起来看,可以说“四个重要思想”是一种全方位的概括,可以独立作为一个重要文化课题而言。 第1个重要思想是“阴阳五行” 阴阳思想认为全地球任何事物都蕴含对立的统一。对立是指两种势力、两种因素、两种趋向、两种地位,等等。它们是一正一反互相对立的,但又统一在一起。同时,对立双方又各向对方转化。 五行思想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显然是朴素的唯物思想。 同时,五行思想强调五种物质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生与克的效果。 通过对阴阳五行思想的诠释,人们可以看见全地球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是多么严厉,而其运动变化又是多么生动。它使我们高度戒惧,也使我们充满希望。 五行和阴阳本是两个思想,在战国时期才合为一个哲学体系。此刻为讲述方便,仍分为两部分而言,先讲阴阳思想。 阴阳思想认为全地球任何事物都蕴含对立的统一。对立是指两种势力、两种因素、两种趋向、两种地位,等等。它们是一正一反互相对立的,但又统一在一起。同时,对立双方又各向对方转化。 这显然是朴素的辩证法,但朴素的东西未必没有深度和特色。 阴阳思想有个模式,就是《太极图》。此图长期被人作了神秘的解释,成为宗教和迷信活动的标志物。事实上《太极图》是一个哲学模式的形象表现,把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表现得非常简洁清楚明白。 阴阳对立统一的模式有丰富深刻之寓意: first of all任何事物的内部都蕴含两种对立因素的统一。 其次两种对立因素不是永恒不变的。对立双方始终处于消长交替的不停运动之中。《太极图》中有一条S形曲线,把一个圆形分为两条鱼形,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两种因素的运动变化。并且,正所谓在“阳”的一方进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阴”的生成;又正所谓在“阴”的一方进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阳”的复生。自然现象中的“日中则仄,月满则亏”、“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等等,正证明了这种辩证的运动变化。还有,《太极图》中的黑白“双鱼”,黑“鱼”有个白“眼”,白“鱼”有个黑“眼”,这正说明阴中始终含着阳,阳中始终含着阴;而这正所谓阴阳各向对方转化的内在依据。 以《太极图》为标志的阴阳思想告知人们:强弱盛衰都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人类居安应该思危,绝处可以逢生。强者要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弱者要拼搏向上,自强不息。特别是安富尊荣、处于强势的人更应有忧患意识,严于律己;切记不能骄奢淫逸,为所欲为。 再次,事物内部固然都蕴含对立因素的统一,但对立没准即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国人民至晚在汉代已经认识到阴阳之间可以有四种关系,即“阴阳磨”、“阴阳争”、“阴阳和”、“阴阳合”。之所以会有多种关系,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1,阴阳对立有种种不一样的性质,其相互作用当然会有差异。例如众所周知“夫为阳,妻为阴”,夫妻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之间当然有可能发生磨擦、争吵、打架乃至于离婚;但大都夫妻关系不能够进展到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大部分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天长地久相依为命。 第2,对立统一还要看运动变化的各个阶段,其相互作用的主导方面也许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买一辆新汽车要经过“磨合”阶段,在这个阶段,部件之间是以“磨”为主的;等到磨合完成正式启用了,部件之间固然依然有“磨”,但却是以“合”为主了。正由于如此,这辆汽车可以行驶三十万公里以上。如果这汽车的部件之间从头到底都以“磨”为主,那么这辆车连3万公里都走不了,根本就是个不合格产品。所以,要注意和提防区分对立统一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其相互作用究竟以何者为主;不要一说到对立统一就理解为一斗到底。 第3,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方式,还常常取决于当事人采用哪种方式来处理事情。例如“人民内部矛盾”,照理并不具有对抗性;不过有的由于处理不当却致使严重的对抗。相反,有的对抗性矛盾却因处理得当而没准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例如此刻全地球有种种对抗性矛盾,所以局部战争连绵不断;但中国人却始终反对诉诸武力,主张和平共处,有问题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实际上也的确解决了几个问题。 阴阳思想的这几个含义给人以警示与启迪,使中国人民从群体到个体都深受教益,有助于长达5000年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它的宣传与弘扬,显然也能对全人类起到有利的作用。 下面讲一讲五行思想。 五行思想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显然是朴素的唯物思想。 五行和阴阳两个思想,在战国时期才合为一个哲学体系,是朴素的辩证法 同时,五行思想强调五种物质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生与克的效果。 生是指生成、促进、助长、发扬等作用。克是指克制、束缚、磨难、摧毁等作用。生的模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画出来就是一个圆圈。克的模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画出来成为一个星形。 在历史上,五行思想曾被作过“神学目的论”的曲解,又被用于迷信活动。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 五行思想不但指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任何事物都是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都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所以,全地球决没有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谁想独霸天下,必然狼狈不堪。并且,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生或者克,做过了头又都会引发反生或反克。这更加发人深思。 直接的反生:如水生木,但假如灌水太多,也能把植物(木)淹死。又如爸妈爱子女是生,但假如是溺爱,反而有害于子女健康成长。 直接的反克:如用斧劈柴,劈多了,斧也受磨损。又如一味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必然为群众所不容。 间接的生克后果更加复杂多变:例如水克火,火却可以生土,而土却可以克水。又如木生火,火太旺了又生土,而土却是木的克制对象。 在各种生克关系中,克之反以生之的现象更发人深思:如金克木,木因而成器。火克金,金因而成为纯金、精钢。做人“修身克己”可以提高自己一身的素养与价值。这都说明克可能致使更高境界的生。 通过对阴阳五行思想的诠释,人们可以看见全地球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是多么严厉,而其运动变化又是多么生动。它使我们高度戒惧,也使我们充满希望。中国人为此一再明确声称“不称霸”,主动坚持韬光养晦,大力宣扬和而不同,不论国力多么强大也决不将本人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中国便形成全地球非常真诚的巨大和平力量。这种真诚是深深植根于传承悠 久的民族智慧当中的,是决不会动摇的。 第2个重要思想是“天人统一” 这个思想又叫“天人相应”、“天人和谐”、“天人合一”等等,内涵大体上都相同。着重是认为人类社会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与自然相通相应,密切相关,是个统一体。由此得出结论,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在传统文化“天人统一”这个思想中,“天”之寓意也是双重的,有时指上帝,有时指大自然。 西方人认为大自然和万物是上帝创造的,既然建造出来了,人类怎样对待它?在这方面,西方人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崇尚自然,征服自然,协调自然。中华传统文化不讲“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注重和重视“顺应天时”。这正所谓“天人统一”、“天人相应”的突出表现。 这个思想又叫“天人相应”、“天人和谐”、“天人合一”等等,内涵大体上都相同。着重是认为人类社会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与自然相通相应,密切相关,是个统一体。由此得出结论,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但是,我们应该看见: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天”有双重含义。一是有意志、人格化的“天”,其实也就是说亦即上帝;其意志即为“天命”。二是无意志、非人格化的天,即是大自然。 在传统文化“天人统一”这个思想中,“天”之寓意也是双重的,有时指上帝,有时指大自然。我们此刻是对“天人统一”作新的诠释,当然着重是讲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拿“天”来指自然界的观念的确占有一定的文化比重,这不是偶然的。从文化比较来看,全地球大部分民族和所有的宗教一致认为最开始是上帝创造了宇宙和万物;但中国人民却没有得到全民族信仰的宗教,所以对“上帝”的观念比较淡薄。 中国有道教。道教出于道家,当它在汉代后期正式成为宗教时,当然也宣扬上帝及其统属的仙官与神将。但道教推尊道家学派的代表老子为教祖,而老子早在春秋时代就指出是“道”创造了宇宙和万物。他说:“道生一,毕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十二章) “道”是指事物运动的规律,或有规律的运动。这种运动创造了宇宙本体(“道生一”);这个本体一分为二,成为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毕生二”);两个对立面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事物(“二生三”);这种新的事物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三生万物”)。在此说法中没有“上帝”存在的余地,所有的都是事物运动的结果。 既然道教的祖师都不以为“上帝创造万物”,所以道教宣扬上帝就远不及其他宗教宣扬上帝那样有力度和作用与影响了。 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统治者都曾以“神道设教”,竭力宣扬“上帝”和“天命”来维护本人的统治。所以,把“天”解释为“上帝”这种观念在传统文化之中还是相当多见的;并且这种观念还常常和天就是自然界的观念纠缠在一起。对此也应有充分的认识。 下面还要作一个文化比较。 历来受到中国人注重和重视的传统性节日活动,都与“顺应天时”关系密切 西方人认为大自然和万物是上帝创造的,既然建造出来了,人类怎样对待它?在这方面,西方人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崇尚自然,征服自然,协调自然。 在人类早期,因为生产力低下,人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因而对它既恐惧又依赖,从而产生崇尚自然的观念。到了17世纪,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剪掉鞭子突飞猛进,西方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从而致力于依靠科学技术去征服大自然,予取予求,为我所用。但征服自然又带过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人口膨胀等等。于是才认识到不能只想征服自然,必须保护环境和生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让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种认识是到了近现代才逐渐形成并日益加深的。 中国人民的情形与此有所不同。我想在最早的时刻,中国人当然也是有崇尚自然的倾向。由于你没办法,只能既赖以为生,又畏其巨大威力。故而拜倒在地,势所必然。但接着下面中国社会没有经历过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因此也没有明显的征服自然的观念。 有人可能会说,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有“人定胜天”的思想,这岂不也是想战胜大自然吗?这话不对。“人定胜天”的“天”不是指大自然,而是前面说过的“天”的另一种含义,就是“上帝”或“天命”之义。“人定胜天”就是不怕“上帝”、不信“天命”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肯定是积极的。 中华传统文化不讲“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注重和重视“顺应天时”。这正所谓“天人统一”、“天人相应”的突出表现。 “顺应天时”的思想在社会许多方面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是用于政治机制的设置。《周礼》设定的官制是“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在古代人们心目中,这“六官”的职能是与天地四时的自然特征相适应的。同时,“六官”的职能是与天地四时的自然特征相适应的。同时,“六官”对后世作用与影响深远。后世各朝设置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皆有《周礼》“六官”的遗意。 另外,各朝的行政措施也有“顺应天时”的特征。如“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春日劝农,秋日点兵”之类。 二是用于经济。封建时代着重是农业经济,那时农业大体上“靠天吃饭”,所以事事处处必须“顺应天时”。中国长期通用“农历”(阴历),此刻已不通用;但“农业”所遵循的“24节气”,仍是农业生产者所注重和重视。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说过一段名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这是从农业“顺应天时”进而涉及正确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等问题。这在全球性是最早提出的。孟子的本意只是强调农业生产(也包括渔业和林业)要“顺应天时”,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效果。可见“天人和谐”的思想的确与环境学说有逻辑的联系。 三是表现于民俗。各种民俗都与“天时”有关系。例如春节庆寿(“天增岁月人增寿”),春季婚嫁(因春为生发季节),清明扫墓(利于植树、除草;也利于上坟的人踏青春游,感受春意)。 在民俗中,历来受到中国人注重和重视的是传统性节日活动。这几个活动都与“顺应天时”关系密切。例如春节,以旧历来讲正值旧年过去,新年到来,所以特重除旧布新之意。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等名句,都突出了这层意思。新年到来,对个体和社会群体来讲,有可能打开新的局面,带来新的机遇,萌发新的希望,从而满怀信心展望未来。这种与“天时”对应的除旧布新的心态,对一个由来已久的古老民族来讲极其重要。正由于年年皆有除旧布新的体验感觉与心态,所以中国人民虽历经5000年之久,却仍然毫无暮气,充满活力,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创造新的美满前景。除了这些之外,春节还有凝结聚集家族、念祖追远、敦亲睦邻、和谐人际关系等作用;而这所有的都只所以这样是为了团结进取,争取有更加美满的未来。 又如端午节,主要意义在于消毒、驱邪、健体。由于此时天气热了,细菌滋生,容易得病。所以端午要喝雄黄酒,熏艾条,挂菖蒲,都为了杀菌消毒。小孩额上写王字,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那只所以这样是为了借老虎的威风压邪去病。端午还要赛龙舟,船旁有健儿游泳,桥上有健儿跳水。这皆有益于强身健体,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又如8.15中秋佳节,此时月亮最亮最圆,举办夜宴象征“天上月圆,人间团圆”,而团圆正所谓中国人民最注重和重视和向往的。 另外各大节日都注重和重视吃食,要尽最大力量花样翻新吃好一点。现代青年瞧不起这一点,那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古时候劳动人民生活穷困,全靠节日补充营养,以迎接农忙。如春节以后是春耕大忙,端午以后是夏季“双抢”,中秋以后是秋收大忙。所以必须吃好一点,以增强体力。同时节日聚餐也只所以这样是为了家庭凝结聚集,增强团结以利战斗。 四是用于人体保健。传统文化认为天时变化在人体上有反应,所以节令交替要特别注意和提防保健。过去老年人都注重和重视“两至两分”(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认为这是大节气,对人的身体有大作用与影响。医生治病用药也要慎重考虑天时节令,力求因时制宜。更加值得注重和重视的是人体的生物节律问题。这种节律是在人类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此刻人类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的与社会的)都在很短时期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显然是人体的生物节律难以立即适应。所以必须用种种方法来调剂,让人不致因环境变化而作用与影响健康。 第3个重要思想是“中和中庸” “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即社会上(或自然界)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种种不一样的事物聚在一起却能协调和谐、共生并存,互相促进;实现“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和谐好极了,但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境界呢?传统文化认为必须坚持中庸之道。中庸是要求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亦即把握准确的度,既不要未到位,更不要太过份,“过犹不及”。 实行中庸之道、把握准确的度很困难,由于这必须具有三个前提: 一是承认各种事物互不相同,各有特色,这是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这个世界只能“和而不同”。二是要有谦让意识。处理问题最好彼此有益,实现“双赢”。三是要有修养与品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即社会上(或自然界)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种种不一样的事物聚在一起却能协调和谐、共生并存,互相促进;实现“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中和”也简称为“和”。“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所以此刻常有人提到“中华‘和’文化”。 《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社会秩序的效果,贵在使社会和谐。”大伙都认为和谐最好,这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处处可见。例如一个家庭要做到“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讲“和气生财”;搞政治要求“政通人和”;做事业要“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人相处要“和以处众”;对外关系要“协和万邦”。那么这样也就是说,方方面面都要追求和谐。可见和谐是咱们国人的普遍要求,极为深入人心。 “中和中庸”思想渗透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很多方正有序的建筑更是这种思想的代表 和谐好极了,但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境界呢?传统文化认为必须坚持中庸之道,以中庸为手段,达到中和的目的。 但是中庸常被人误解,以为是折衷调和、庸庸碌碌,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各打五十大板、各赏十块大洋。其实也就是说根本不是这样。 中庸是要求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亦即把握准确的度,既不要未到位,更不要太过份,“过犹不及”。中庸之“中”,的确要求事物出现平衡状态,但它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犹如一杆秤,秤锤必依所秤之物的轻重而在秤杆上移动,才能找准平衡点,从而把秤杆摆平,把重量搞定。如果中庸之“中”固定为折半以取中,那么这样就犹如把秤锤固定在秤杆的中点,那你这杆秤就只能添乱而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当然,处理矛盾交错,情况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做到准确把握一个度,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或许也!”(《礼记·中庸》)在这儿,孔子明清楚明白白把中庸与平均主义对立起来,可见决不是“折衷”之义;再则中庸假如只是各打五十大板,各赏十块大洋,那是任何一个蠢才都会干的,怎么会比上刀山还难?怎么会断言“不或许也”? 当然,中庸固然很难很难,但假如不要求把握绝对准确的度,而只要求处理问题大体把握一个度,这应该是能够做到的。“有度”总比“无度”更加能促成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作为一个现在的人,要处理各种复杂矛盾与冲突,更必须具有“度”的意识,注意和提防把握分寸。如果事事处处都趋于极端,态度绝对化,做事没商量,一味为所欲为,那不管对人对己都是很不利的。所以中庸应是人类的明智抉择,对解决全地球各种矛盾冲突都是很有用的。 实行中庸之道、把握准确的度很困难,由于这必须具有三个前提: 一是承认各种事物互不相同,各有特色,这是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这个世界只能“和而不同”。 二是要有谦让意识。处理问题最好彼此有益,实现“双赢”。“双赢”虽好,但有时实在做未到;为了避开冲突的恶性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有时就只能单方面让步,达到完成某种认输。不管“双赢”或单方面让步都需要一定的谦让。谦让的精神在东方文化中常常受到赞扬。 我说两个故事。第1个是“六尺巷的故事”:清朝时,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这便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他家在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后来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中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清楚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传为美谈。 另一个是“日本白隐禅师的故事”:有一对夫妻在白隐禅师住处附近开了一家店,家中有一个漂亮的闺女,但女儿没出嫁就怀胎了。震怒的爸妈逼问女儿那个男人是谁,女孩指了指寺庙说:“是白隐的。”她的爸妈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白隐名誉虽已扫地,但却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后来那家的闺女不忍心欺瞒下去,向爸妈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另一个青年。她的爸妈将她带到白隐那里道歉,白隐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刻,轻声说:“就是这样吗?” 这几个事例都表明谦让的结果很好! 三是要有修养与品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第2章)可见要做到适度与和谐不但仅是个认识问题,还与人的品格、修养有关系。因此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致力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4个重要思想是修身克己 中华传统文化相当强调修身,并强调“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曾大力宣扬可作为修身样板的人与事;还有很多有关修身的警句格言,蕴含了富饶的思维成果。修身思想在中国有深邃的传统。
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都预示什么,有啥意义
五行是一个抽象概念,简来讲之五行在不同范畴,代表不同意义,如:方位、物质、五脏、季节等:
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仅作用与影响到人的命数,并且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刻画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假如说阴阳是一种古时候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谓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阴阳和五行本质有二: 一五行是阴阳的区别的组合状态。二五行是阴阳交互运动的区别阶段。易经中有八卦为乾、坤、艮、兑、离、坎、巽、震从个经卦,依照《周易》的解释,八个卦皆有各自的五行性质: 震为雷的性质为木,位于正东方;兑为泽的性质为金,位于正西方;离为火的性质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的性质为水,位于正北方;坤为地的性质为土,位于西南方;艮为山的性质为土,位于东北方;巽为风的性质为木,位于东南方;乾为天的性质为金,位于西北方。
五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好华美,且拥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之义。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面子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忍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信心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性情刚强,而具有面子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也可谓是仁、义、礼、智、信的五行。中医五行相生相图
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间位置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之义,预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依据宇宙的磁场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产生了植物(木).再经由太阳(火)的照射一点一点的有了陆地(土).再从陆地中去发现了铁的矿物质(金).尔后从铁矿中提炼成铁器做成盆子来取水。这便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又赤裸裸的大地务必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里煮饭生火必需有刀qiang斧头器具因此要提炼顽铁(金),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固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依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便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毕生一世五行属什么
人的五行属木,为啥是木,是由于“木”代表的是生长、发展、运动的精神,而生命的关键就是发展、积极进取,唯独这样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木能包容、吸收、蓄力,正如人毕生要学习、吸取、积累,才能迎接更大的活法挑战。
五行文化之金文化核心价值观,高效有哪三种?
五行文化就是我们常听说过的,
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之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都是很重要的,
而且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也是相辅相成的。
人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一年有十二个月,而不同月份出生人,各有代表的五行属性。农历正月及二月,是木旺的月份;农历四月及五月,是火旺的月份;农历七月及八月,是金旺的月份;农历十月及十一月,是水旺的月份;农历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是土旺的月份。
食物与五行属性有人好甜、有人嗜辣、有人爱咸,原来人对食物味道的喜好,是缘于出生四柱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旺衰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人的内在性格。(“药补不如食调”,一旦在进食时避重就轻,自然能提升运势与运气。)食物的五大味道亦可概括地分作五行,其中苦属金、酸属木、咸属水、辣属火、甜属土。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则,木旺的人,利金、土,宜多吃苦及甜的食品;火旺的人,利金、水,宜多吃苦及咸的东西:金旺的人,利木、火,宜多吃酸、辣味的东西;水旺的人,利火、土,宜多吃辣及甜的食品;土旺的人,利木,宜多吃酸的食品。
喜欢什么问题也决定性格
从一个人平常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粮食,便可推知其性格的一二。喜欢苦味的friend,代表其忍耐力特别强,开讲有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承受得苦涩味的人亦是捱得苦头之人。
钟情酸味的:
代表为人细心、凡事追求完美,但要小心过于奄尖的表现,容易给人刻薄的体验感觉。
喜欢咸味的:
代表为人冷静、处变不惊,情绪不会太过波动,最适合做决策事宜。
无辣不欢的:
表现性格外向、活泼又热情,做事具有积极性。
最爱吃糖:
大多数存有梦想、乐观之余又不失贪靓的本性,是开心果一名 。
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绿、黑、红、黄五色代表
属金的内脏有肺、大肠和鼻;属木的是肝、胆囊和肌肉;属水的有肾、膀胱、耳和骨骼;属火的是心、小肠及舌头;脾、胃和口腔则属土。(皇帝内经)红色食物代表火(心、小肠及舌头):有西红柿、红椒和红萝卜等,含富饶的降血压物质,使血管强壮,有助循环系统健康;绿色食物代表木(肝、胆囊和肌肉):有白菜、包心菜和博彩等,含有益肝脏健康的叶绿素和多种维他命;黑色食物代表水(肾、膀胱、耳和骨骼):有黑豆、黑芝麻和蓝莓等,含黑色素,有助提高与肾、膀胱和骨骼关系亲密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黄色食物代表土(脾、胃和口腔):有橙、南瓜和红萝卜等,含维他命c;白色食物代表金(肺、大肠和鼻):有洋葱、大蒜和梨等,具有抗敏感及炎症功能. 五味也代表酸属木,苦就属火,辣就属金,碱就属水,甜就属土。酸甜苦辣碱。这五味属五行——酸属木,苦属火,辣就属金,碱就属水,甜就属土。 四季变化:春属木旺,木最旺盛,你若再加上酸的东西,它更旺盛了,“更旺盛不好吗?”过犹不及,太过了,还是与不及是相同的,因此我们人这个身体需要补。春天木旺,木得令,由于春天万物发生。酸就属于木,在春天的时刻不适宜吃酸的,那么少吃一点行吗?不要吃多,那么这样就不是太过。酸就属“肝”,你若在春天的时刻,吃酸的东西吃多了,就会伤肝。伤肝呢,眼睛看东西就看不了解了。夏属火旺。夏天的时刻天气很热,所以是火旺。有的人讲:“夏天热,那到澳洲,夏天六月是最凉的时刻。”那是一个地方的气候的关系,不是讲一般的。所以夏天不要吃太多“苦”的,少吃一点可以的,不要吃多。咋样说“苦”属“火”呢?所有饮食的东西,你用火一烧,你再来一吃,它是非常苦的,所以苦就属于“心”。秋天属金,不应该吃辣的东西吃太多了。在秋季吃辣的东西吃太多了,就会伤肺。冬天属水。冬天吃碱的东西不应该吃太多了。碱的东西吃太多了,就会伤肾。属土的东西都是米、面包这个东西都属土的,皆有一种甜的味道。因此我们人有的吃面包、有的吃饭,这由于我们人都需要这个东西。
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表,五行八卦图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表
(源自 络)连环画杂志手机阅览室
甲子年生海中金命(19二十四,1984) 乙丑年生海中金命(1925,1985)
丙寅年生炉中火命(1926,1986) 丁卯年生炉中火命(1927,1987)
戊辰年生大林木命(1928,1988) 己巳年生大林木命(1929,1989)
庚午年生路旁土命(1930,1990) 辛未年生路旁土命(1931,1991)
壬申年生剑锋金命(1932,1992) 癸酉年生剑锋金命(1933,1993)
甲戌年生山头火命(1934,1994) 乙亥年生山头火命(1935,1995)
丙子年生涧下水命(1936,1996) 丁丑年生涧下水命(1937,1997)
戊寅年生城头土命(1938,1998) 己卯年生城头土命(1939,1999)
庚辰年生白蜡金命(1940,2000) 辛巳年生白蜡金命(1941,2001)
壬午年生杨柳木命(1942,2002) 癸未年生杨柳木命(1943,2003)
甲申年生泉中水命(1944,2004) 乙酉年生泉中水命(1945,2005)
丙戌年生屋上土命(1946,2006) 丁亥年生屋上土命(1947,2007)
戊子年生霹雳火命(1948,2008) 己丑年生霹雳火命(1949,2009)
庚寅年生松柏木命(1950,2010) 辛卯年生松柏木命(1951,2011)
壬辰年生长流水命(1952,2012) 癸巳年生长流水命(1953,2013)
甲午年生砂石金命(1954,2022) 乙未年生砂石金命(1955,2022 )
丙申年生山下火命(1956,2022 ) 丁酉年生山下火命(1957,2022 )
戊戌年生平地木命(1958,2022 ) 己亥年生平地木命(1959,2022 )
庚子年生壁上土命(1960,2022 ) 辛丑年生壁上土命(1961,2022 )
壬寅年生金薄金命(1962,2022) 癸卯年生金薄金命(1963,2023)
甲辰年生覆灯火命(1964,20二十四) 乙巳年生覆灯火命(1965,2025)
丙午年河水命(1966,2026) 丁未年河水命(1967,2027)
戊申年生大驿土命(1968,2028) 己酉年生大驿土命(1969,2029)
庚戌年生钗环金命(1970,2030) 辛亥年生钗环金命(1971,2031)
壬子年生桑柘木命(1972,2032) 癸丑年生桑柘木命(1973,2033)
甲寅年生大溪水命(1974,2034) 已卯年生大溪水命(1975,2035)
丙辰年生沙中土命(1976,2036) 丁巳年生沙中土命(1977,2037)
戊午年上火命(1978,2038) 己未年上火命(1979,2039)
庚申年生石榴木命(1980,2040) 辛酉年生石榴木命(1981,2041)
壬戌年生大海水命(1982,2042) 癸亥年生大海水命(1983,2043)
辩证生克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矿生金。
五行相生含义:
金生水——由于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成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由于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木生火——是由于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由于火灼热,所以能够木,木被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因此火生土。土生金——由于金需要隐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克含义:是因天地之性 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
刚胜柔,故金胜木;由于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由于树木可稳住崩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由于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由于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由于烈火可溶解金属。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木漂;水赖金生,金嗨 恰?
金能生水,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斫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
纳音五行 五行发生演化,有了更细致的分类,出现纳音五行:
纳音五行表=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井泉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砂石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璧上土;壬寅癸卯金簿金;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纳音=“六十甲子纳音,本六十律”(万明英《》);“纳音者,宫商角徵羽五音,与气化
相也”(徐乐吾《子平粹言》)。
之一个甲子年=目前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是公元前841年,当年是庚申年。公元前837年是甲子年。当然干支纪年的起始更早,甲骨文中已有使用,但没有确切的起始记录载入。五行,是古时候认识世界的一种朴素而简单容易的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基于”天人”方面的原理,使得五行成为周易类技术的论理基础.
五行和人体的相呼应之关系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许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和提防此处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收敛
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五行 五脏 六腑 季节 情绪 五官 五味 形体
木 肝 胆 春 怒 目 酸 筋
火 心 小肠 夏 喜 舌 苦 脉
土 脾 胃 长夏 思 口 甘 肉
金 肺 大肠 秋 悲 鼻 辛 皮毛
水 肾 冬 恐 耳 咸 骨
同一行的事物相互,但过度则害。打比方说怒则伤肝。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再打比方说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五行的生克关系
实线预示相生;虚线预示相克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效果(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效果。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两者都相当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
五脏之间的联系
(一)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二)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但必须指出,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有限性。这是由于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全地球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五变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母病及子:母脏先病,紧接着累及子脏。
(二)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紧接着累及母脏。这样的状况下一般病况较重。
(三)相乘:即相克太过。或许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样的状况下病况容易严重。
(四)相侮:即克制不足,反遭其克。或许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
五脏和季节的关系
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在各个季节里,相应的脏负担较重,而所相生的脏得到补益。打比方说春季易流行肝病,由于春季木生火,肝的负担重。同时因为木生火(心),所以心情容易舒畅。
五脏强弱和性格的关系
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无制,急躁而欠涵养。无制,聪颖而意志不坚,亦且好动。木多无制,情重而仁厚。金多无制,精干而灵敏。土多无制,慈厚而好静。当然即便这样,通过后天的自我控制仍然可以达到性格平衡。
上面便是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表有关的内容,是关于五行的共享。看完五行八卦图金木水火土后,希望这帮助到大家!